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108180.html中医认为
脾胃是后天之本,食物进入胃后,被脾运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和津液,并输送到全身以滋养器官和组织。肠道细菌产生的酶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类似于中医脾胃的生理功能。根据中医理论,CVD的发病机制以阴阳不平衡、痰湿瘀血为特征。其内源性痰湿是由脾胃虚弱、情绪失调、饮食不当等应激因素所引起,并被吸收到经络而导致血瘀。痰、瘀混合阻塞心脏经络,导致胸痛。《黄帝内经》强调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系统,不仅是作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也可以看成外界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将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将维持调节人体健康的稳态作为治疗疾病的目标,将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心与小肠相表里”
源自《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在生理状态下,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及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其心脉,重浊之糟粕、水液下输大肠和膀胱。
可见,“心合小肠”的理论为从肠道微生物论治心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肠道菌群的研究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方法。而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现代研究,又可丰富“心合小肠”的理论基础。
肠道菌群与中药:
中药在代谢过程中被肠道细菌产生的酶转化为活性成分,通过改变肠道菌群、TMAO等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①小檗碱是从黄连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可通过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调节相关通路达到降低血糖、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机体代谢异常,实现治疗心血管疾病目的;②灵芝通过降低硬壁菌群与类杆菌的比率和大肠杆菌的数量以逆转肠道菌群失调;③人参提取液可有效改善脂肪积累,肠道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④白藜芦醇能显著减少高胆碱膳食组TMAO的血液含量,并减少拟杆菌的丰度,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抑制TMO的生成;⑤葛根芩连汤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的厌氧菌水平;⑥镇肝熄风汤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维持肠道机械屏障
小结
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出现紊乱的肠道菌群用中药加以适当的调节可能有助于临床的相关治疗。如对心血管疾病,中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分布影响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物质的血浆水平而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当然,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中有关通路表达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尚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血管疾病有紧密关联,而通过具有调理脾胃作用的中医药干预来调整肠道菌群,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显示了中医药通过脾胃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示肠道菌群或可成为中医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的新切入点。临床中当考虑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年,俄国科学家艾里·米奇尼科夫因为发现吞噬细胞并建立细胞免疫学说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此外,他还发现了保加利亚人饮用发酵奶制品长寿的奥秘,他认为酸奶、酸奶酪中的大量益生菌能减弱甚至战胜肠道内的有害菌,抑制老化,是长寿的关键。
益生菌中的双歧杆菌是肠道生态屏障的主力军。现代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长寿地区如我国广西巴马县、日本山梨县的老人肠道中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益生菌数量依然较多。
苹果医生免疫球蛋白益生菌,含15种益生菌,9种益生元。每袋添加天然活性益生菌大于等于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